“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在集大,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教育家精神
讲述着三尺讲台的魅力和教书育人的情怀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坚守与热爱
———————————————————————
光荣从教四十年 | 梅进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是对梅老师长达40年的从教生涯最恰如其分的注脚。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刘汇川老师说,梅进禄老师对自己最大的影响,就是他的奉献感与责任心。“我们有一门《陈嘉庚精神》的课程是梅老师负责的,他几乎是不计回报地在承担着这门课。这门课的课时量非常大,可以说,梅老师是揣着满腔情怀在上这门课。而且梅老师还克服了很多困难,将这门课录制成网课。所以我觉得他真的是实实在在地用实际行动来落实弘扬嘉庚精神,不为讲座,不为课题,不为文章,不为评职称,很纯粹地在讲台上讲嘉庚故事。”

梅老师是嘉庚精神的传播者,更是嘉庚精神的“代言人”。“诚以待人,毅以处事”,他将这份理念身体力行地落实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我的课件全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做出来的,讲一遍,更新一遍。”多年来,他很少因事、因病请过假,调过课,为了信守从不缺席课堂的承诺,他放弃了许多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在梅老师看来,思政课的核心,就是立德树人。一堂好的思政课,一定要在教学生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做人,做一位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优秀的接班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社会时事热点以及学生们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拉进学生与思政课的距离,扫清纠正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刻板印象”和“厌学心理”,是梅老师教学的重要方法。

同一套马克思主义原理,梅老师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常常会有不同的讲法。师范的学生们,从他的课上学到了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教学实践;理工科的学生们,则从他的课上学到了如何辩证看待科技的发展。例如,他在为人工智能和通信专业的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原理时,就将时下热门的Chat Gpt与课程内容结合了起来。
对于学生的作业,梅老师坚持逐字批改,认真翻阅。“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规则意识,遵守约定的时间,遵守社会法规,且不允许作业弄虚作假,虽然每个人的能力确实是有些不同,但是态度很重要。”在梅老师看来,教育的结果,就是要培养出“实事求是”的人。

梅老师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教学上,见证了一批又一批集大人的成长。他不仅是学生在求知路上的答疑者,更是集大青年在人生途中的解惑者。
“接受平凡的自己,并把潜力发掘到最大,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活出最好的自己!”这正是他的人生写照,也是他对集大学子的殷殷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