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的老师”征文 | 周婉燕《王玉珏:嘉庚精神的传承者》

王玉珏:嘉庚精神的传承者

在校园里,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或许不常出现在聚光灯下,但他们的存在却像一股温暖的春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此刻,我想聊聊我的导师老师——王玉珏老师,一位仿佛来自星辰的老师。玉珏老师以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学识,在我心中播下了智慧与人文关怀的种子,她是嘉庚精神的鲜活化身,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照亮了我求知的心灵。

在我心中,“王玉珏”三个字是知性和智慧的代名词,源于她自身就是一位知性而充满智慧的女性。她教授我们的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这门课程听起来可能有点枯燥,但她总能她用通俗易懂却又深含哲理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的精髓传递给我们,让复杂的理论变得生动而易于理解。一杯咖啡,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玉珏老师在奋力的修改课件内容。看似工作的拖延在赶课件,但事实并非如此,她只是想要把自己上午刚获得的最新知识,更新于课件中,下午呈现于我们的课堂中;她只是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备好每一堂课,让每一堂课都充满知识的力量。课堂上,她总是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仿佛一杯香浓的咖啡,让人在知识的海洋中沉醉。在长期处理教学与行政的双重工作中,她深知时间的宝贵性,因而她总是尽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向我们传递尽可能多的知识,尽管因节假日冲掉的课程,她也尽力将其补回来,只因想向我们传递更多的知识。

课堂上她总说,不要试图在课上从老师那里获得某个具体的观点和看法。她不说为什么,我们也没问为什么。她还说,我们时间有限,就不组织讨论,主要听我讲。我们乐得开花。她再说,你们全部面向我坐,这才像上课。我们不解但照做。如此奇怪的老师,如此无趣的课堂,却是同学们喜爱的老师,喜欢上的课。我问问自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就是她的教学内容,她的教学方式,她的教学风格。她不是那种站在讲台上高谈阔论的老师,也不是那种亲切无力的老师,她是知性的,是智慧的,是坚定的,是具体的。

尽管在往后的学习中,我明白了为何她说,不要试图从老师那里获得某个具体的观点。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要听取她的观点,想要紧随她的步伐。她的观点总是新颖独到,总能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无论是探讨马克思主义原理,亦或是女性主义,还是家庭关系的处理,她总能旁征博引,让我沉浸在她的思考中,醉心于课堂中,丧失自我的思考同时具有强烈和迫切的欲望——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老师进行对话。这也许就是她对我们的期望,也是她教学的最终目标:学会思考、探索、实践、交流。

在我心中,“王玉珏”亦是热爱生活的实践者。生活里的她,与工作中令人敬佩的她完全不同,化身为可爱的小姑娘。这里她,会在导师面前撒娇,会在口红新色号面前忍不住“剁手”,会在拍毕业照前想换新发型,会点赞朋友圈中关于分享美好生活的照片等等,她就如小太阳般照耀着身边的人,只因她本就是热爱生活的人。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们:生活不仅仅是学习,还有更多值得去发现和体验的美好。

玉珏老师,用她的知识和智慧,用她的热情和活力,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她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嘉庚精神的传承者。正如嘉庚先生言,教师的人格和品德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比他们的知识传授更为重要。玉珏老师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热爱生活的人,她让我们相信,只要心中有光,就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遥遥领先,成为更好的自己,感谢这样的老师,让我们在学习的旅途中,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与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