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站点)名称 |
项目课题名称 |
现有基础和预期研发目标 |
需求学科专业 |
其他招收要求 |
项目导师姓名联系方式 |
拟提供待遇条件 |
工资福利 |
科研条件 |
后勤保障(住宿等) |
单位(站点)名称及主要信息(水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www.fishery.jmu.edu.cn\张春晓13695003011\ cxzhang@jmu.edu.cn ) |
特色红藻保健风味品质形成机制 |
红藻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海洋资源,相关研究已经利用化学及生物学技术对红藻品质形成机理进行了前期研究,运用肠道微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等技术正在构筑新一轮基础研究的平台基础。本项目运用肠道微生物、结构生物学等对福建省特色经济红藻进行风味、质构及保健品质形成机理研究,预期建立基于肠道微生物、结构生物学的海藻品质基础研究平台,揭示一种海藻风味或保健机制,促进相关应用基础理论进步。 |
风味化学/糖化学/糖生物学/生物物理相关学科 |
无 |
导师:李清彪,1390600963;Email:1kelqb@xmu.edu.cn |
按照相关政策,学校支付14万元/人/年,奖励按照学校科研绩效文件。 |
提供课题组共用办公室、实验室,具有PCR、酶标仪、冷冻离心机、液相色谱、GC-MS、LC-MS等仪器设备 |
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
鱼类脯氨酰内肽酶的结构、功能及其对胶原肽的降解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已完成多种鱼类脯氨酰内肽酶的分离纯化和性质鉴定工作。今后的研发目标是解决该酶的体外高效表达、解明其生理功能、完成蛋白结晶与结构解析等工作。 |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 |
无 |
导师:曹敏杰,13695014503;Email:mjcao@jmu.edu.cn |
在学校提供的待遇基础上,导师提供每月不少于2000元的补助。 |
|
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
国家藻类体系坛紫菜种质资源收集良种选育岗位 |
建有国内保存品系最多的坛紫菜种质库,选育坛紫菜优良种(系)6个,构建了坛紫菜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初步实现了6个性状的QTL定位。预期目标:(1)建立坛紫菜分子育种技术体系;(2)完成坛紫菜全基因组序列; |
生物信息学或分子生物学专业 |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不少于1篇 |
导师:谢潮添,13950168019;email:ctxie@jmu.edu.cn |
在学校提供的工资待遇基础上,课题组每月再提供2500-3000元。博士后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按照学校规定予以相应奖励。 |
农业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和大型公共仪器平台 |
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
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海鲈营养与需求岗位 |
已开展海鲈营养需要、肝肠健康和新蛋白源开发等相关研究,目标是形成海鲈精准营养调控与高效饲料配制技术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
无 |
导师:麦康森,联系人:张春晓;Email:cxzhang@jmu.edu.cn;手机:13695003011 |
按照相关政策,学校支付14万元/人/年,课题组提供每月不少于2000元的补助,奖励按照学校科研绩效文件。 |
农业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和大型公共仪器平台 |
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联合基金项目“蟹类食品加工中过敏性消减的生物学基础及安全检测” |
在完成了蟹类过敏原理化分析和安全检测的基础上,重点完成蟹类过敏原的加工消减研究,明确过敏原致敏性与不同加工处理之间的关系,阐明过敏原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规律和消减机理。 |
水产加工,或免疫生物学 |
全职进站,或师资博士后 |
导师:刘光明,Email:gmliu@jmu.edu.cn,手机13003926108 |
按照相关政策,学校支付14万元/人/年,奖励按照学校科研绩效文件。 |
|
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
1. 国家基金重点支持项目 大黄鱼抗内脏白点病性状的遗传解析和育种基础研究;2.国家海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大黄鱼种质资源和品种改良岗位 |
已完成大黄鱼和黄姑鱼全基因组序列精细图谱绘制,建立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性别决定区域及关键候选基因精细定位;基于全基因组信息的遗传选育技术已用于提高肌肉HUFA含量和抗病力的良种选育。博士后人员主要从事大黄鱼、黄姑鱼等的经济性状(包括性别决定、抗病、LC-PUFA合成代谢等)形成与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 |
1.生物学(特别是生化与分子生物学);2.水产学(尤其是鱼类脂肪营养与代谢相关研究);3.海洋生物学 |
具有鱼类脂肪营养与代谢相关研究基础、或掌握基因编辑技术者优先考虑。(备注:招收2名) |
导师:王志勇,Email:zywang@jmu.edu.cn; zywang78@qq.com;手机:18950124893 |
按照相关政策,学校支付14万元/人/年,奖励按照学校科研绩效文件。在此基础上,视工作与业绩情况,课题组每人每年再补贴2~3万元。 |
团队有5名教授、5名副教授,生物信息学、统计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等各方面人才齐全,并有专用高性能服务器及开展基因功能研究所需各种条件。 |
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
牛磺酸影响斜带石斑鱼脂类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已建立石斑鱼原代肝细胞培养方法及牛磺酸丰缺石斑鱼生长模型。预计通过联合应用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筛选出牛磺酸干预的脂肪变性肝细胞差异表达基因与蛋白质,揭示牛磺酸调控斜带石斑鱼脂代谢的途径、模式及其机制,探明共同表达差异的蛋白质分子在牛磺酸调控斜带石斑鱼脂代谢中的靶向作用,阐明牛磺酸在斜带石斑鱼肝细胞脂代谢中的调控作用。预计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于1篇以上 |
导师:叶继丹,Email:yjdwk@sina.com; 手机:13959205878 |
按照相关政策,学校支付14万元/人/年,奖励按照学校科研绩效文件。 |
农业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和大型公共仪器平台 |
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
rpoS基因在溶藻弧菌感染过程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已建立了定向敲除、随机转座、基因沉默等多种功能基因研究技术,建立了动物感染模型并已送样进行全转录组测序。预计将揭示rpoS基因在溶藻弧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发表SCI收录论文3-5篇。 |
生物信息学或水产病害防治 |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不少于1篇 |
导师:鄢庆枇,18950183028/Email: yanqp@jmu.edu.cn |
按照相关政策,学校支付14万元/人/年,导师提供每月不少于2000元的补助,奖励按照学校科研绩效文件。 |
国家海洋局渔用疫苗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和大型公共仪器平台 |
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
鲍鱼肌肉蛋白特性及其变化对产品品质影响机制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现有基础:已经建立了鲍鱼肌肉理化性质的分析方法,获得季节和加工方法对鲍鱼肌肉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对产品性质的影响。 预期目标:(1) 明确鲍鱼肌肉蛋白之间、多糖与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对鲍鱼肌肉品质的影响;(2) 明确在鲍鱼加工贮藏中肌肉蛋白的变化对产品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机制。 |
食品科学与工程/分子生物学 |
年龄不超过30岁 |
导师:翁武银,13906052651;Email: wwymail@163.com |
按照相关政策,学校支付14万元/人/年,奖励按照学校科研绩效文件。 |
|
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